劉昌樺律師

離婚與遺產中的不動產分割:法律實務中的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

家事事件, 民事事件, 法律專欄 / 2025 年 10 月 8 日
歡迎分享本文

 

離婚與遺產中的不動產分割:法律實務中的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

前言

在台灣社會中,離婚與繼承案件愈來愈常見,而這兩類案件的核心衝突,往往集中在「不動產分割」。比起現金與動產的單純切割,不動產牽涉的價值高、稅務繁、法律程序繁瑣,且經常伴隨著情緒與家族矛盾。如果沒有清楚的分割策略、適當的估價依據與妥善的法律協助,不僅難以保障自己的權益,更可能導致長年爭訟、家庭決裂、財產流失。

本文將從實務角度出發,說明「離婚」與「遺產繼承」中不動產分割的法律機制、估價爭議、法院裁量、協議技巧與在新竹地區常見的挑戰與處理策略,幫助您在面對這些複雜問題時,具備清晰方向與應對方案。

👉 聯繫我們:https://www.lawyerlch.com/

👉 預約諮詢:LINE 官方帳號 @336inqix


一、離婚案件中的不動產分割:不是一人一半這麼簡單

當夫妻進入離婚程序,最常見的問題莫過於:「房子要怎麼分?」表面看起來,只要一人一半,平均分配似乎合理。但實務上,卻沒這麼單純。

1.1 不是所有房子都能分:先釐清財產性質

在法定財產制下,夫妻雙方的「婚後財產淨值」將於離婚時進行「剩餘財產差額分配」。這制度的基礎在《民法》第1030-1條,簡單來說就是:婚後財產扣除婚後債務後,差額一半歸較少的一方。

但「房子」是否列入分配,首先得判斷幾件事:

  • 這間房是婚前買的?若是,原則上不列入差額分配。

  • 是婚後買的,但用的是婚前儲蓄?仍屬於原持有人財產。

  • 婚後共同負擔貸款?才可能列入。

  • 是繼承來的?除非有約定或特殊情況,通常也排除在外。

這些因素牽動整體分配範圍,無法單看登記人名就斷定所有權歸屬,許多案件甚至需法院進一步釐清金流與出資來源。

1.2 「你登記,我出錢」:法院怎麼看?

常見一種情況:丈夫說房子是他買的,登記在太太名下只是方便貸款;太太則主張,登記就是她的,且兩人婚後一起還房貸、裝潢也花她的錢,怎麼會不算她的財產?

這時候,法院會做兩件事:

  • 第一,釐清出資來源與實際負擔;

  • 第二,視為「婚後取得的不動產」列入財產清算,並採估價結果進行價值分配。

即使登記在一方名下,只要證明另一方有實際出資或擔任主要經濟貢獻,法院也可能認為該不動產屬於雙方婚後財產的一部分。

1.3 誰要房子,誰出錢補償?

離婚協議或法院裁判時,若雙方同意由一方取得房屋,則通常須「出錢補償」另一方的持分價值。這補償金可用現金、資產折抵等方式支付。

舉例:房屋市價1,800萬,尚欠貸款600萬,淨值1,200萬。若為婚後共同財產且夫妻協議由太太單獨取得,則需支付600萬給丈夫作為其權益對價。

這個過程必須經由專業估價與律師協助擬定協議,並依法登記所有權移轉,否則無法對抗第三人,日後可能產生產權爭議。

1.4 協議不成,就交給法院裁定分割

若雙方協議破裂,法院將依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計算、家庭貢獻、經濟能力等要素,判決不動產歸屬及是否補償另一方現金或其他財產。若爭執嚴重,甚至可能判決拍賣房產後再進行分配。

值得注意的是:法院對「公平性」有裁量空間。例如:丈夫雖出資買房,但太太婚後放棄工作照顧三胎子女十餘年,法院可能認為她應享有較高比例的分配權益。

實務上,常見一方堅持「我買的就是我的」,但法院強調的是「婚姻共同體的貢獻」,並非帳面所有權。

 

📘【圖表一】離婚中不動產分割流程圖

此流程圖協助當事人了解離婚時房產分割的常見步驟。

步驟 說明
1️⃣ 確認不動產性質 判斷是否為婚後取得、是否為贈與或繼承
2️⃣ 判斷是否列入剩餘財產差額 婚前、婚後財產需釐清來源與用途
3️⃣ 聘請估價師 採市場比較法、收益法或法院認可報告
4️⃣ 協議誰取得房產 可一方取得、雙方共同持有、或賣掉變價
5️⃣ 計算補償或價值折抵 如妻子單獨取得,應支付丈夫補償金
6️⃣ 完成過戶與稅務申報 含地政登記、契稅、印花稅等項目

二、遺產中的不動產分割:情感與利益交錯的深水區

如果說離婚是雙方斷開關係後的財產分配,遺產繼承則常牽涉家族成員間的長年情感糾葛。不動產作為最具價值且最難切割的資產,其分割更是遺產爭執的主戰場。

2.1 有沒有遺囑?決定分割主導權

最關鍵的問題是:被繼承人生前有無立遺囑?

  • 若有,且遺囑符合形式要件(自書、公證、公正見證),且內容明確,原則上依遺囑執行。

  • 若無,則進入法定繼承制度,按《民法》第1138條以下規定,由第一順位(配偶與子女)開始,平均分配。

遺囑雖可指定某人取得特定房地產,但若侵犯其他繼承人「特留分」比例,仍可能被聲請撤銷部分效力。例如:單親母親立遺囑將唯一房產全留給么兒,大兒子與女兒可依法主張其特留分。

2.2 不動產不能切一塊一塊,怎麼分?

在遺產中,不動產不像現金那樣可以分毫不差,實務上有幾種方式:

  1. 由其中一人(通常為居住或主要照顧者)取得不動產所有權,並給付其他繼承人「補償金」;

  2. 若價值過高、無法補償,則共同出售,售價再行分配;

  3. 法院判決分割,例如按樓層、持分或拍賣;

  4. 若家族和睦,也可能維持共有,後續再逐步處理。

實務上,第一種與第二種最常見。尤其在子女中有一人長期照顧父母、支付醫療費用者,經常主張「貢獻度較高」應得房屋,但其他繼承人則強調「平均分配原則」。

此時,若沒有清楚的費用紀錄與照顧證據,就會陷入彼此指控、無限爭執的泥淖。

2.3 裁判分割:法院如何看待「公平」?

法院在處理遺產分割時,原則上按持分比例(如每人1/3、1/4)進行。但如果當事人主張「我實際負擔最多」、「其他人長期失聯」、「我住在裡面還要搬走很不合理」,法院也可能命雙方共同委託估價師,取得公平市價後再分配,避免一方刻意壓低或抬高價格。

 

📗【圖表二】遺產中不動產的分割方式比較表

當遺產中含有不動產時,這張表能快速協助繼承人比較各種處理方式的利弊。

分割方式 優點 缺點
協議分割 彈性高、可依家族情況客製 所有繼承人須達成共識,不易
法院裁判分割 法律效力強,可解決僵局 費時、影響親情
變價分割(售屋) 轉為現金處理清楚直接 恐低價出售、須處理稅務
維持共有 保留資產、不必急著處理 長期共有人間爭執機率高

三、新竹地區不動產分割的特殊挑戰

新竹作為台灣科技重鎮,房價近年屢創新高。這對於離婚或繼承案件中涉及的不動產分割帶來額外困難。

3.1 房價波動快:估價時間點成關鍵

新竹房價三個月內可能上漲數百萬,這導致估價結果可能因時間落差產生巨大差距。

離婚訴訟中,一方提出「去年估價才1,600萬」,另一方則找出「今年房仲說至少2,200萬」。法院最常見的處理方式是:指定第三方專業估價,並明定估價基準日(如訴狀提出日或判決確定日),才能避免爭議。

同樣問題也發生在遺產中。若父親過世兩年,至今尚未辦理繼承分割,房價早已不同,繼承人若無共識,很容易釀成訴訟。

3.2 科技業夫妻:資產高但時間少,協議難推進

新竹許多家庭一方或雙方任職科技公司,資產相對豐厚,但時間極度有限。許多夫妻離婚協議停滯不前,不是因為不願讓步,而是無暇處理。

這類案件常需律師主導全案協調、代擬協議、聯繫估價師、安排公證甚至代辦登記,才能有效推進。且這些人通常資產組合複雜,房屋持有不只一處,還有股票、儲蓄、退休金等,也會影響整體分配策略。

3.3 房屋有貸款、共有、增建,操作複雜

在地實務常見這幾種情況:

  • 房屋雖登記在丈夫名下,但貸款是妻子繳,法院須釐清誰實際承擔;

  • 房屋增建部分未登記,妻子主張是她父親出錢蓋的,要求分回;

  • 房地共有,但其他共有人非配偶或繼承人,需另行協議或處理。

這些都需要詳細調查、不動產謄本與建物平面圖比對、歷年稅單確認、非單靠一紙協議可解。


四、實務建議與解決策略

4.1 盡量協議,但協議不能馬虎

不論離婚或繼承,協議優於訴訟。但所謂協議,不能只是口頭或LINE說好,要有法律效力,應具備以下條件:

  • 明確標的與金額(如「位於新竹市東區OO段OO號土地」市價2,000萬);

  • 表達清楚同意方式(如「由甲單獨取得,乙放棄其應有部分並不得再行主張」);

  • 過戶與給付時限(如「三十日內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並支付補償金600萬」);

  • 稅務分擔方式(如「契稅與登記費由乙負擔」);

  • 若違約應如何處理(如「未依約過戶者,得聲請法院代為登記」);

  • 是否聲請法院調解、公證或確認裁定,以增加強制力。

一份不完備的協議,不如沒有。因為協議若被法院判定內容不明確或違法,可能導致整份無效。

4.2 一定要估價,且要選對估價方式

估價有三種常見方式:

  • 政府公告現值:金額最低,但僅供稅務參考;

  • 市場行情:房仲報價,具參考性,但無公信力;

  • 專業估價師報告:法院或律師建議的估價方式,具法律依據與中立性。

若涉及分割、補償、稅費計算,建議委託具有公會認證的估價師出具報告,並載明報告採用的方法(成本法、比較法、收益法),避免日後爭執。

4.3 善用律師資源,不只是打官司

律師在不動產分割中,不只是訴訟代理人,更是協議設計者與流程推進者。具經驗的律師通常會:

  • 先幫當事人釐清不動產性質(婚前、婚後、繼承);

  • 安排估價流程並協助選擇專業估價人;

  • 擬定協議草案、補償方案、資產換算比例;

  • 提醒與設計稅務與登記操作流程;

  • 必要時進入訴訟程序,聲請分割、拍賣、代為過戶等。


結語:面對不動產分割,主動規劃才是最好的保護

在離婚與繼承中,房地產既是財富的象徵,也是糾紛的根源。越值錢,越不能大意;越糾結,越要用法律處理。

若能掌握法律框架、實務技巧、估價邏輯與協議細節,再搭配有經驗的律師處理,不僅能減少傷害與支出,也能更快速結束漫長的爭執。

對於在新竹地區面臨不動產分割的人而言,理解以上重點將是您最實用的一份心理準備與法律指南。

👉 建議立刻諮詢劉昌樺律師讓我們陪伴您走過困境、重獲新生。

如需協助撰寫離婚協議書、不動產分割協議、遺產協議或聲請法院分割處理,歡迎聯繫劉昌樺律師,讓我們協助您在風險中守住應得權益。


服務特色:家事律師、量身打造

在眾多離婚律師中,為何眾多新竹市民會推薦劉昌樺律師?以下幾點服務特質,正是其脫穎而出的關鍵:

1、深耕新竹,熟悉在地特性

劉律師多年執業於新竹,對新竹家庭結構有深入理解。常處理遺產分割訴訟、離婚協議。

2、一對一專人諮詢,快速反應需求

劉律師每一案件皆親自接洽,避免交由助理或處理細節。他重視每位當事人的聲音,從法律分析到情緒支持,皆親力親為。

更開設「夜間諮詢時段」與「假日預約制」,方便忙碌的科技業客戶利用非上班時間獲得法律協助。

3、策略導向,降低訴訟風險

家事訴訟非一味求勝,而是平衡風險與權益的藝術。劉律師擅長以策略性思考,選擇適當時機妥協、保留實質利益,為當事人減少時間與金錢耗費。

 

  關鍵字:新竹離婚律師推薦、夫妻剩餘財產、分割遺產、新竹遺產律師推薦

延伸閱讀

離婚案件,難以處理,建議相關疑難雜症尋找專業的律師諮詢,以確保自身的利益!

如您遇有法律糾紛,可以點擊下方按鈕,讓律師協助您保護自己的權益。